“嘿!扬……我需要你看看这个!”
马修·麦克隆将终端递给克莉丝汀·扬,并对她说:“X和Z类题目组,这小子抽到了下下签!”
克莉丝汀·扬一抬眉:“这次是把历史性的解答用来回答物理了吗?”
马修·麦克隆摇头:“比那更糟!自从我们开始采取无限制答题之后,相当一部分答题者几乎都用理性思维去回答感性思维的题目了,虽然他们都没答对过……但这次不一样,三次机械和专人的审核给予的评分,误差超过了12.5%……这是第一次出现超三次的大误差率情况……”
“哇噢!”克莉丝汀打开麦克隆递来的终端。“最好的一次,误差率也达到了12.8%。”麦克隆补充到。
“那么他可真幸运……因为三次的专人和机械评分,六次评价中,最好的一次分数他不过达到了48%的及格率……”克里斯汀·扬翻看着虚拟终端上的答案:“这小子真是好运……如果评分员的评价的误差不是三次超过12.5%,他会在终端答题阶段上就直接被刨除了。”
“他是东京人……所以指挥中心希望同时具有东方和西方血系的人来审理这份答案……”马修·麦克隆思索了一下,继续说:“少将希望你不要漏过任何一个天才,同时他也不希望在愚蠢的人身上多花费有限的预算。”
“他是谁?”克里斯汀·扬询问。
“失野幸人!失野真的孙子!”
“哦,这可有趣多了……”克莉丝汀看了一下日期:“2066年4月10日……两天后给与他初评结果。”
……
克莉丝汀看着失野幸人的答案……其中最令她感兴趣的是一道X类题目:第一宇宙速度V1=7.9km/s,请计算:某卫星飞行器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时,飞行器的现实飞行姿态和状况。
克莉丝汀感觉看到问题的时候,感觉到好笑!因为第一宇宙速度V1=7.9km/s的数值为近似数值。并且当卫星真的达到绝对不变的第一宇宙速度时,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“绝对环绕地球轨道飞行”,因此核能时代的卫星,都是在不断微调变轨。
她认为这个问题有两个冲突点,这两个冲突点完全可以使得答题者迷惑。第一个冲突点:人类公认的常识,是卫星无法真正做到以第一宇宙速度,绝对性环绕地球轨道进行“永动”航行的原因:是因为地球的引力。
第二个冲突点:V1=7.9km/s无法真正意义上达到,因为这个数值本身是一个近似值。
但当克莉丝汀看到失野幸人的答案之时,她沉默不语……
“F=(GM1M2)/r²中,F为引力,G为万有引力常数,M1,M2均为物体质量,r为距离,r²为距离的平方。由于M1,M2的特定性及特殊性,在此均抽象成为两个星体质量,由于不确定的变数缘故,即理想化为两个互相吸引的行星,因此而推导M1,M2之间的引力大小。从而证明F=(GM1M2)/r²的正确性及合理性,及其F=(Gm1m2)/r²的存在原因。”
“设定M1中有1,2,3……至无限的N。每个1,2,3……均绝对理想化为M1的第一份质量,第二份质量,第三份质量。由于1,2,3……均为绝对理想化状态,因而其无实质性大小,并无实质性数值。但却有实质性意义以及实质性存在意义。例如M1的1,其一定为:M1的第一份质量。”
“同理,设定M2的第一份质量为1.1。因此M2中有1.1,1.2,1.3……N。M2的第一份质量为1.1,M2的第二份质量为1.2,同理第三份质量为1.3。并M2的第一份质量1.1并非为M2的1.1倍,即非为M1的1.1倍,因而1.1不存在1.1所表达的数字倍意义,因此在此完全剥夺1.1的倍数意义及数学意义,因此1.1仅代表M2的第一份质量。同理,可同样设定1.1为X。”
“即同理可知:M2的第一份质量为X,第二份质量为X2,第三份质量为X3……第N份质量为XN。由于M2中的N与M1中的N绝对不相等。因为行星质量:M1≠M2,并不考虑以在银河系为基础的基础上,所有行星质量均相等!即,在特定测算方法情况下,银河系所有行星质量均不相等。因此M1≠M2。因此代表M1中的第N份的质量,绝对不等于代表M2中的第N份质量。因此即在本证明中完全剥夺N的数字代表性意义。即N≠N。并赋予数字N第N、第N个,这样的意义。因此N在本证明中不代表无限,仅代表第N个。但由于第N-1一定为第N-1,因此N同样为第无限大的个数,而非无限大的数字含义。”
“∴可知目前已知所有条件:M1中至第N份质量为:1,2,3……N。同理M2中至第N份质量为:X1,X2,X3……XN。”
“∵F=(GM1M2)/r²。”
“∴可知M1M2为M1*M2。即为M1中至第N份质量中的每份质量,乘以M2中至第N份质量的每份质量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